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星月母婴玩具店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星月母婴玩具店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剖腹产的女人和顺产的女人最大区别是什么?
众所周知,生孩子有两种方式,一种是传统的自然分娩,也就是顺产,另一种是剖腹产,一般胎位不正、脐绕颈、胎儿缺氧、羊水少,以及紧急情况下需要剖腹产。
下图是顺产生孩子的全过程
剖腹产的女人和顺产的女人最大区别是什么?
我总结了5大区别:(1)生产方式不同,剖腹产需要从腹部开大约10厘米的口子,从上层皮肤到子宫内膜需要剖开7层才能取出胎儿。顺产是胎儿经过产道从***口再经过产道挤压最后从***口娩出,是自然分娩方式。(2)顺产的女人恢复较快,剖腹产的女人伤口大,损伤了元气,恢复起来较慢。顺产的产妇半小时后就可以下地走动吃东西了,而剖腹产的产妇手术后必须卧床休养,插了导尿管,需要输液,拔了导尿管后才可以适当活动,另外通气后才能进食。(3)剖腹产的产妇生完孩子麻药过后特别痛,而顺产的产妇是产前阵痛。(4)剖腹产一般产程短,只需要40分钟左右,而顺产的产妇产程不确定,有的特别长,需要2天左右,有的较短,需要几个小时。因此,顺产的产妇和剖腹产产妇同时进产房时,往往剖腹产的产妇手术结束了,顺产的产妇孩子还没有生下来。(5)剖腹产的女人肚子上会留下伤疤,而顺产的女人一般没有,即使侧切或撕裂后也会愈合的很好。
下图是剖腹产生孩子直观图
总之,剖腹产的女人和顺产的女人区别还是很多的,如产程长短不同,恢复快慢不同,有无刀口和伤疤,分娩方式不同,痛的次序不同等等。如果你有不同的见解,欢迎分享!
我是经历了一胎剖腹产,二胎顺产的妈妈。从我个人经验说说剖腹产和顺产的区别。
一胎臀位,羊水少,不得不剖。37周因羊水少入院,到38周5天实行剖腹产。二胎开三指后打无痛,后侧切顺产。
1实行剖腹产是应为有手术指征,比如臀位,妊娠高血压等高危症状,顺产说明骨盆
胎儿大小等都正常,可以试顺产。
2剖腹产时间很快,推入手术室,打完麻药大概不到二十来分钟孩子就会生出来,产妇需要再清理***,缝合伤口,全程用时大概一个多小时左右也就出来了。顺产从阵痛到生出孩子,每个人用时不一样,我二胎从规律宫缩到开三指用时6小时,然后打无痛到开全指生出孩子用时6小时,总共12小时生出孩子。
3产后恢复时间长短不一样。剖腹产住院6天,顺产3天就可出院。剖腹产后伤口特别痛,尤其是护士压肚子排血时,起身下地拉扯伤口也很痛,术后两三天是最难熬的时间。可能每个人体制不一样,我觉得术后,用镇痛棒也不管用,伤口还是特别痛。我当时是下床的力气都没有,必须两个人搀扶才能下来,出汗特别多。顺产,虽然有侧切,伤口也比较痛,但是恢复还是特别快,一天就能自己下床,侧切痛和剖腹产痛不能比。侧切痛就是不能坐,***头两天一坐就痛。
4剖腹产完全恢复好,我是用了一年时间,体力和精力等各方面达到比较好的状态。而且剖腹产排恶露时间也比较久,大概两个多月才干净。顺产,目前两个多月了,侧切伤口一个月就长好了,恶露也在二十多天排完了,现在感觉自己的体力和精力还不错。
5剖腹产会留伤疤,顺产不会。
6剖腹产后医生建议三年后怀孕,顺产后下一胎间隔时间不需要这么长。剖腹产再怀孕后,有着床瘢痕的风险,整个孕期需要严格控制体重,谨防***破裂。顺产再怀孕风险比较小。
剖腹产和顺产的女人最大的区别,我认为有以下几点。
剖腹产好处;速度快,不会出现难产,痛苦缩短一半
坏处;毕竟一个手术就要打麻药,医生通常的一句话是母子平安的几率是百分之99,问题来了 那还有的百分之1呢?也就是说 手术还是有意外的可能性的。
胎儿是从腹部取出,会在腹部留下一个伤疤。
顺产好处;腹部不用开刀,孩子经过产道挤压,孩子触觉会得到更多的***。
坏处;疼,受折磨。同时如果胎位不正,容易发生危险。
剖腹产好处;盆底肌以及会***受到的伤害较少。
顺产和剖腹产的区别,这个问题问的啊~也不知怎么回到。不管是怎样的产,都是非常伟大的妈妈。若是两种方式的区别啊~还真的有,顺产至少肚子上没有那道疤痕,只是每个人的个人体质的原因,顺产时的阵痛真的非常痛,有的妈妈阵痛期短,有的妈妈阵痛期长,所以阵痛是顺产的必经之痛,而剖腹产没有阵痛的过程,可是剖腹产术后痛也是一种难熬的折磨,还有剖腹产后一点要等到排气(也就是放屁)了才可以进食的,这点也难熬了,至少我术后一直等排气***天,饿的那种感觉,走路踩到地板都以为是踩到棉花😂😂😂,那种伤口处的痛,肚子又饿的过程,真的不敢想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星月母婴玩具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星月母婴玩具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ivestreamtvlive.com/post/23298.html